服务咨询热线:15912658178
您的位置:首页公司动态一颗洋葱的分量:弥渡智宸种植农场的乡村振兴路

一颗洋葱的分量:弥渡智宸种植农场的乡村振兴路

2025-07-07
弥渡县马房村的清晨,总是被露水打湿的田埂唤醒。在261号的弥渡智宸种植农场里,李海正和农户们一起检查洋葱的生长情况——翠绿的叶片下,饱满的鳞茎在泥土中积蓄着力量。这个成立于2023年9月11日的年轻农场,用不到两年的时间,让一颗洋葱在马房村的土地上,长出了不一样的分量。

从“跟风种”到“精准育”:用专业叩开品质之门  
“以前种洋葱,凭的是老经验;现在种洋葱,靠的是真学问。”这是农场技术员常对周边农户说的话。在智宸种植农场成立前,马房村的洋葱种植多是散户自发行为,品种混杂、管理粗放,丰收年景常因品质参差不齐陷入“增产不增收”的困境。李海和团队带着改变的决心而来,从一开始就把“专业”二字刻进了农场的基因里。  

他们先是联合农业技术部门对村里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,根据酸碱度、有机质含量定制种植方案;引进耐储运、风味浓的优质品种,在育苗阶段就搭建温棚调控湿度与光照;田间管理更是细致入微:什么时候控水促鳞茎膨大,什么时候补充磷钾肥提升口感,甚至连采收时的“带土量”都有明确标准。“一颗洋葱从下种到采收,要过18道管理关。”李海拿起一颗刚采收的洋葱,指尖划过紧实的表皮,“你看这品相,甜度能达到8.5度以上,比普通洋葱高出两个等级。”  

这种近乎“苛刻”的品质把控,让智宸的洋葱一入市就赢得了青睐。当地批发商王师傅说:“他们的洋葱不用挑,大小均匀、无损伤,拉到市场根本不愁卖,价格还能比普通货高出两成。”  

 从“单打独”到“抱团赢”:用闭环激活乡村产业链  
“不光自己种得好,还带着大家一起赚。”这是马房村村民对智宸种植农场的评价。农场没有止步于“自家田丰产”,而是主动拉起了一张“种植+收购+销售”的网络,让分散的农户融入产业链的闭环中。  

每年开春,农场会向合作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和种植手册,定期派技术员下乡指导;收获季则按照“高于市场价5%”的保底价收购,只要符合“直径≥8厘米、无虫眼、表皮光滑”的标准,一律现款结算。村民张大姐算了笔账:“跟着农场种洋葱,亩产比以前多收300斤,收购价还稳,一年下来能多赚两万多块。”  

在销售端,农场更是打破了“乡村货难出村”的瓶颈。他们对接了省城的连锁超市、生鲜电商平台,甚至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广东、四川等地。仓库里,工人正将分拣好的洋葱装入印着“马房村优选”字样的包装箱,李海指着物流单说:“现在每天能发20吨货,最远的订单来自海南。客户认的不只是洋葱,更是‘马房村’这个招牌。”  

从“小农场”到“大担当”:让洋葱成为乡村振兴的“金疙瘩”  
在农场的办公室墙上,挂着两张地图:一张是马房村的田间分布图,标注着12个合作种植片区;另一张是**销售网络图,密密麻麻的红点覆盖了23个城市。李海说:“小农场也要有大担当,我们想让洋葱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。”  

如今,智宸种植农场已带动周边3个村、87户农户加入标准化种植,洋葱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亩扩展到300多亩,年产值突破800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“马房村洋葱”的名气越来越响,村里开始规划建设洋葱主题的采摘园,探索“种植+文旅”的新路径。  

夕阳西下,田埂上的身影渐渐拉长。李海望着连片的洋葱地,眼里映着晚霞:“农业的路很慢,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,土地总会给我们答案。”在弥渡智宸种植农场的深耕下,马房村的洋葱正从田间地头的寻常作物,变成承载着乡村希望的“金疙瘩”,而这条用初心与专业铺就的振兴路,才刚刚开始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

contact

联系我们获取更多信息

诚信 / 创新 / 奉献

在线咨询
服务热线15912658178
企业邮箱Mdjpyc2024@163.com
企业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城镇马房村261号
小程序商城

Copyright ©2025 弥渡智宸种植农场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企业资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