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房村的 “洋葱新篇”:弥渡智宸种植农场的初心与深耕
农场的故事,始于法定代表人李海和他的团队对土地的敬畏。“农业不是‘看天吃饭’的将就,而是精耕细作的坚守。”这是李海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从农场诞生那天起,他们便锁定了洋葱这一当地特色作物,从育苗、栽种到采收、销售,步步躬身,将“专注”二字刻进了产业链的每一环。
在种植环节,团队摒弃了传统农耕的粗放模式,引入科学的田间管理:根据土壤检测数据精准施肥,采用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,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绿色防控”。李海说:“每一颗洋葱从破土到成熟,要经过120多天的呵护,少一天用心,品质就可能打折扣。”这份较真,让农场的洋葱以饱满的品相、浓郁的风味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。
而收购与销售环节的布局,更显农场的长远眼光。他们不仅种植自家田地的洋葱,还联合周边农户,制定统一的收购标准——个头、甜度、水分含量都有明确指标。“农户不用再担心‘好货卖不出好价’,我们收得放心,他们种得也安心。”这种“种植+收购+销售”的闭环模式,既保证了货源的稳定性,也让更多村民分享到了产业增值的红利。
谈及农场的初心,李海指向了墙上那句“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品质保障”。在他看来,农业的价值从来不止于“产出”,更在于“带动”。马房村风光秀丽,土壤肥沃,却曾因农产品标准化不足、销路零散,难以形成品牌效应。智宸种植农场的出现,恰如一阵清风:通过统一品质、打通渠道,让马房村的洋葱逐渐摆脱“散装售卖”的局限,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——从县城的商超到周边城市的批发市场,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“来自弥渡马房村”的洋葱。
如今,走进农场的仓库,分拣好的洋葱正被打包成箱,即将发往各地。箱子上印着的“智宸种植”字样,不仅是一个品牌标识,更是一份承诺。李海和团队知道,农业的路很长,年轻的农场需要持续深耕。未来,他们计划引入深加工技术,让洋葱变成洋葱酱、脱水洋葱片,延伸产业链;同时,他们还想带动更多农户加入标准化种植,让马房村的土地上,生长出更多“有品质、有口碑”的希望。
从一颗洋葱的培育,到一个产业的萌芽,弥渡智宸种植农场在马房村的土地上,正用初心浇灌收获,用坚守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或许,这就是农业最动人的模样:扎根土地,心怀远方,让每一份付出,都能结出惠及一方的果实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